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五原 > 大事记
傅作义在河套建筑军营和兴修水利纪实
来源:五原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5-08-13 11:25 作者:张馨予
字体大小: [ ]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一、建筑军营

1938年的冬季,日本侵略军攻陷武汉后,在军事上暂时未向南继续进攻,此时傅作义将军率领三十五军及其配属产队驻军河曲、保德、偏关等晋西北各县,利用战争间隙时间,积极整训部队,扩充兵员。当时共产党领导的晋西北牺盟会,动员农民1000余人给35军补充,这批新战士在河曲县巡检司镇集中,经短期训练后,补充到35军各团内。

1939年春季,傅作义将军升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当年3月间,35军全部及配属部队,均由晋西北各县经伊克召盟开赴河套驻防。当时河套地区虽然地域广大,但人烟稀少。而且农民耕作习惯不同,因为河套耕地面积广阔,农民多是采取轮种办法,今年在这里种,收割后放伏水不种了,明天又到那一块地去种,所以在河套地区当时除大地主有固定住址外,有不少农民的住房都是临时性的,既狭窄又简陋,甚至有的祖孙三代同居一室。

傅作义将军来河套前,河套驻军即有李大超的游击军,门炳岳的骑兵第七师,安华亭的步兵第五旅,阎锡山的警备旅,还有什么民众抗日自卫军等数不清的游杂部队,共约数万人,再加上傅作义将军的三十五军来到河套,一时大军云集。最大的困难,就是部队没有住房,很多部队官兵住在蒙古召庙,或驴棚马圈、凉房等,有的甚至军民共同住在一个炕上。我在35军32师94团团部任副官时,住在原安北县汪柜村一个名叫张三性保的家里,因为他家大炕也大,张三性保的母亲、妻子和他住在炕西边,我和另一位副官住在炕东边,当中放一个小饭桌算是军民分界线,此种情况充分说明当时军民住房的困难了。

傅作义将军初到河套时住在五原县城内,但他不时的去城外乡村农民家中访问,他看到老乡几代人住在一个屋里,他向老乡说:河套地区用草坯盖房,遍地是草坯,盖门房很容易,你们为什么不多盖房呢?老乡说我们盖多少房也住不上,都得叫部队住。同时傅作义在河套时经常给老乡开会讲话,告诉他们的事向他反映,给他写信,信封写河字第一号信箱,他就可收到。因此有不少农民给他写信,要求军队不要住民房,因军民杂居经常发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和士兵偷盗老乡食品等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傅作义将军决心在河套地区建筑军营,以减轻民众疾苦,也便于整顿军纪和军事保密工作。

第一次建军营是在1936年的秋天,当时我在35军32师94团3营9连当准尉见习官,住五原县新公中附近的葫芦素图村。我团奉命在五原县拉僧庙一带建筑全团营房。当时河套地区树木稀少,走几十里路看不到一棵树,木料奇缺,但是营房还必须要盖,经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看到拉僧庙附近长的满地  芨草,而且对值深秋,  芨已经成熟,就地取材,有  芨捆成长棒圈成窖洞房。外面用泥抹好防止下雨漏水,营房建成后战士们对这种房美其名为  芨卧龙。

这次营房虽已建成,但并没有居住,因为是年冬季傅作义将军为了配合华南抗日战争,发动了向包头日军进攻的战役。所以第一次军营,虽已建成并未住用。

第二次建筑营房,是在1943年的秋夏之间,当时我在35军32师95团一营二连当上尉连长,驻防在五原县中元乡(即现在的城南乡)喜娃圪卜村,当时师长决定命令我团在沙花庙附近建筑全团营房,情况和上次建设营房一样,依然没有木料,而沙花庙会近虽有  芨,但不够建筑营房使用。经全团官兵研究采取用土坯圈窑洞的办法,即用柴草和泥脱成长方形泥坯圈窑,但因不能合卯对缝。很不坚固,随盖随塌,各团情况都是如此,最后军部工兵营一副营长研究出一种梯形坯模,即一边稍短一点,这样的泥坯圈到窑顶正好对缝,而且每块泥坯之间,也很合卯,圈好后外面用泥抹好,非常坚固,窗户用几根树枝棍架搭,连部办公室还用泥坯做的办公桌和椅子,这批营房秋天盖好后,部队就搬入居住,以后再未住民房,入冬之后,天气寒冷,屋内没有取暖设备,室内墙上到处结着冷静霜,战士们把这种营房取名为“水晶官”。

据我所知仅35军九个步兵团两次修建营房就够18个团占用。营房都是在召庙附近,如沙花庙、拉僧庙、兰加巴庙等,或远离村庄的荒滩僻野,这主要是为防止士兵扰害群众,再者也可使官兵少受外界影响,既可集中精力整训部队,也有利于军事保密。

上述两次所建营房,因日本投降后,部队东进,长期无人居住管理,现已大部损坏或倒塌,但也有少数营房至今仍未损坏。我在1957年随原安北县长郝克到兰加巴庙附近做牧业改造工作时,看到35年32师95团所盖的营房,大部会未倒塌,有的窑内还住着当地农民,有的窑洞做牛、羊、马圈使用。

二、兴修水利:

1940年五原战役大捷以后,日寇侵略军再未敢向河套地区进儿,以现在的乌拉特前旗西山咀退水渠为界,渠东是日、伪军盘据,渠西则是傅作义将军的部队守护。五原战役以后直到日本投降这一期间在军事上没有较大的行动,因此傅作义将军在此时期于军事上积极扩充编制和整训部队,他在来的嫡系部队只有一个35军,在此基础上又扩编一个步兵暂三军和骑兵第四军,兵源由河南、陕西、甘肃三省师管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专门设立的训练新兵机构)拨给,因此大批新兵从陕西、河南、甘肃三省源源开入河套。绥远省政府由陕西榆林迁来的陕坝后,新的民不断增加,实行新县制由原来3个县改为6个县和一个陕坝市。河套地区人口增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特别是粮食问题顿感紧张,军队官兵曾经连续吃了长期的黑豆和莞豆,官兵身体健康情况日益恶化。

傅作义将军为了解决军需民食问题,在1943年的春季,决定用兵工大兴水利,以增加河套地区的粮食产量。当时我在35军32师95团1营2连当中尉排长,驻防在五原县邬家地附近的阿善村,4月底傅作义将军新临五原给35军的全体官兵讲话,阐明兴修水利工程之意义及其重要性,他说要用军队开挖一条新的大干渠,取名为复兴渠,这条大干渠西起宴江县李根子圪旦,东至五原阎罗圪旦,渠长约80余华里,渠口宽30米,渠底宽20米,旱台宽8米,共计约200万土方工程。当正值春耕播种时期,农民繁忙,所以此项要程决定全部由兵工负担。

当时计划挖的复兴渠段内共有皂火渠、沙河渠、阿善渠等十一道干渠,因受抗日战争影响,年久失修,绝大多数渠道不能进水,以致数万亩能从复兴渠引水灌溉,共计可扩大灌溉面积10000亩以上,以每亩产粮150斤计算,即可增产粮食150000斤,以每个士兵每天食粮2斤计算(抗日时期国民党中央规定抗日前线官兵每天两餐旧秤13两,约合现在的8两)可供两万多人的粮食。

4月20日,我团各连均奉命分赴各工区,出发以前团长张惠源在五原县南茅庵村给前往挖渠部队官兵讲话,大意是师部的规定为4月21日开工,到6月21日竣工,全部工部,必须在40天内完成。而且要保证质量,如不能按要求时间完成任务,以致影响放水,定以军法从事,还规定连长以下所有官兵,一律承担土方任务:每人每天必须完成四方土。

我营各连承担阿善附近工段,4月21日破土开工,开工前我们连长王宝瑗规定,全连官兵每人每天四方土,谁挖完谁回去休息,谁挖不完连夜也得完成任务。战士挖的土方由班长验收,各班由排长验收,全排土方由连长亲自验收。

挖渠初期,天气还不太热,以后气候转暖,当时单军服尚未发下,全部官兵均身着棉军衣担土,到上午10时左右,均汗流满面,热不可支,只好脱去棉衣担土,抗日时期物资奇缺,官兵冬季连衬衣也没有,所以脱去棉衣,全身上下赤条露体一丝不挂,就只用棉被搭在肩上,当垫肩用。

阿善离邬家地不远,附近村民所需日常用品都到邬家地去买,但因我们挖渠部队连绵数十里不断,到处都是赤身露体的战士,农村妇女想去邬家地买东西就无法通过,后来我和营长杨镇田报告了这种情况,由营规定全营官兵每挖两小时休息20分钟,全营统一休息时间,并在休息时间内,全部穿上棉军服,以便妇女通过。

在6月上旬,驻包头日军,乘车数10辆,突然向我住西山咀地区守军进攻,我团奉命立即停止挖渠,连夜驰援西山咀地区我军,我团到达西山咀的翌日,日寇已被我守军部队击退,我团立即返回原工地挖渠,到6月10日前各连均按质量要求,全部完成土方任务。

6月中旬,师部为了庆祝胜利完成土方任务,还在五原阿善村,召开庆功慰问大会,师长袁庆荣亲临祝贺。奖赏挖渠有功官兵。在挖渠期间师长袁庆荣和团长张惠源曾数新亲赴工地视察。看到有的连长排长不挖,东游西串,立即严加训斥,有的屡教不改者,还受到撤职处分。因为袁庆荣师长在挖渠时间曾一再向全师官兵声明:挖如打仗,谁要完不成任务,就以作战不力论处。袁庆荣师长数次到工地视察都见到我和战士一样脱去棉军服担土,所以受到他的表扬,而且在复兴渠竣工以后,立即提升我为本连上尉连长。

为了庆祝胜利完成挖复兴渠任务,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和绥远省政府联合发出指示,令各县发动群众组织慰问,凡参加挖渠的部队各连均分到猪肉50斤,粉条30斤,同时还有铃铃红和莜月仙的晋剧团,孙小辫的魔术等,在阿善村连续表演3天以示慰问。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