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服务 > 惠民政策
精读丨五原县:“五个聚力”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来源:五原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3-04-13 16:33 作者:五原县融媒体中心
字体大小: [ ]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巴彦淖尔日报》

最新一期

“聚焦乡村振兴”

专版来啦!


图片

五原县:

“五个聚力”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近日,走进五原县天吉泰镇宏泰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王飞的养殖基地,“咩咩咩”的叫声此起彼伏,整齐划一的圈舍内,一只只体态健壮的羊正悠闲地吃着草料。王飞于2017年进入宏泰养羊基地,在这之前王飞自己养着200只基础羊,过去散养阶段由于资金有限,养殖规模小,利润不太乐观。自从加入宏泰养殖合作社以后,养殖环境好了,融资容易多了,扩大了养殖规模,整体利润比之前提高了很多。

图片

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资料图)

宏泰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鼓励养殖户进入园区进行规模化养殖,还建立产业化党支部,提供技术帮助和信息服务,并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合作社农户的羔羊。同时,整合农户、园区、企业形成一条龙肉羊养殖繁育、销售、屠宰产业链,构筑以合作社为中心的组织体,进一步强化品牌战略,注册“草原宏泰”商标,打造绿色品牌,增强发展后劲。除了宏泰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天吉泰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引进金草原现代肉羊养殖园区、内蒙古康尔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带动性强、发展后劲足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地投产,推动种养业精细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有效推动了全镇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五原县将努力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方面下功夫,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聚力现代农业 推进产业振兴

近日,五原县隆兴昌镇荣誉村的日光温室里,早春的黄瓤西瓜已经陆续成熟,新鲜上市。“我们已经种黄瓤西瓜10来年了。以前一年种3棚还不好卖,现在种几十棚都能卖完。以前是在五原、临河近处卖,现在到包头、东胜、呼市卖,还有很多代售点。”村民周新介绍说。黄瓤西瓜亩产2000余颗,从头茬每颗35元左右,一直到夏季每斤五六元钱,亩均效益可达3万元以上。近年来,荣誉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种植黄瓤西瓜队伍中,享受到了种植黄瓤西瓜带来的“甜蜜收益”。

今年,五原县坚持将现代农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金钥匙”,抓住市委、政府实施强农惠农“九大工程”契机,全方位推进产业振兴。坚持基础要夯实,实施农田提质改造15万亩,大力发展现代化设施种养殖业,加快建设葵花、小麦、玉米、果蔬等优质农产品种植带和肉鸡、肉羊、肉牛等畜产品养殖园,全力打造百万亩粮食大县和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常态化开展监测和帮扶,坚决守牢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持园区要引领,主动融入全域农高区建设,全力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大力实施“百企联百村建百园带万户”工程,即依托100家农牧企业,建设100个产业园区,联合117个行政村,带动1万户以上农户增收,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主体、新动能、新目标,坚持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绿色化、数字化、品牌化、社会化,新改扩建农牧业园区21个,真正让农业园区成为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引擎”。坚持产业要升级,立足农业资源优势,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快推进55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招商引资签约1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新能源、氢能源等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传统产业链条化、现代化发展水平,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聚力招才引智 推进人才振兴

来自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研究生任恩良近日在五原县新公中镇综合科技小院正在做试验研究。任恩良说:“我的研究课题是农牧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及盐碱地改良,主要是将当地农牧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秸秆、羊粪等固体废弃物处理制成生物炭基肥,可实现节水、节肥、降盐,帮助农民实现稳产增产。”据悉,目前五原县建有5个科技小院,引进58支科研团队、58名学科带头人、346名科研人员、30多家企业,涉及13个专业领域。五原县绿色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苗俊侠告诉记者:“五原县外引专家、内培科技人才,把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以新技术、新品种促进农牧民增收,同时让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四控’技术有效落地,通过人才振兴推进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

今年,五原县坚持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在培育引进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农业科技培训,“菜单式”培训农民4万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00人以上、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深化与中国农大等科研院校合作,用好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完善人才“柔性引进”工作机制,让更多专业人才投入乡村振兴事业。在作用发挥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种植能手、退休职工等人才作用,深化开展大社会化服务“五百工程”,即百名干部包百企、百企建百园联百村带万户、百名科技人员包百园进百村、百名大学生强支部、百家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百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增服务面积30万亩,力争在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聚力文旅融合 推进文化振兴

今年,五原县坚持把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统筹抓好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两项工作。以文化提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进10个乡镇文化站智慧化改造,开展乌兰牧骑送文化下基层演出100场以上,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用文化促发展,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农耕文化、河套文化内涵,高质量运营“五原印巷”文旅创意园,用活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抗战纪念园、黄河谣文化园等农文旅资源,着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全域乡村旅游新格局。

聚力环境优化 推进生态振兴

今年,五原县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围绕治理做文章,常态化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和燃煤治理,全面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严厉惩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扎实开展“四控两化一整治”,建设面源污染治理示范点20个,争创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县。围绕提升做文章,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创建一批美丽庭院、美丽乡村。率先制定县域“四水四定”方案,先试先行5个乡镇18万亩引黄滴灌工程,全力探索符合河套灌区实际的集约节约用水新路径。

聚力党建引领 推进组织振兴

去年,五原县荣丰办事处义丰村荣获“全区民主法治示范村”奖励。近年来,该村通过成立“微组织、微服务、微教育、微管理、微监督、微调处”“六微”模式,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农民自我管理和监督水平,逐步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

今年,五原县坚持把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厚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抓好机制建设,构建县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共推的“各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把乡村振兴工作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实绩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激励各级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干事创业、建功立业。抓强基层堡垒,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积极探索“十种模式”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6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年内创建十强镇2个、百强村16个、千强户240户,选树一批坚强堡垒模范支部,确保村党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办事、能办好事。抓实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推行“网格化+微治理”模式,高效运行各类群众自治组织,将党的组织和功能向基层最末梢延伸,全面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杭后:打造奶业全产业链条

让“河套奶”香飘万里

近日,在杭锦后旗三道桥镇和平村的众诚奶牛养殖合作社里,全自动投料机轻松完成7000头奶牛饲草料的投送工作。挤奶厅里,工人只需一台电脑就可以对挤奶流程进行实时监控……2019年,和平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成立了全市首家众筹模式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推行“村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村民+正常脱贫户”的众筹模式,为村民提供劳动就业岗位100余个,村民打工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图片

现代化养殖

近年来,杭锦后旗深入落实奶业振兴决策部署,按照“12345+N”奶产业布局,即1个生态乳业园区,2个伊利乳品加工厂,打造旗域南部、中部和西部3个奶牛重点养殖区,建成4个日处理10吨以上原奶养加一体化试点,建成5个万亩以上优质苜蓿、燕麦饲草基地,依托“种养加”产业链吸附带动1万多农户参与奶业增收致富,努力打造自治区奶业振兴示范旗。目前,全旗奶牛存栏突破10万头,鲜奶日交售量约1070吨,建成百头以上规模化养牛场50家,2个万亩饲草料基地,生态乳业园区建成运营,形成了以伊利为龙头的“种、养、加、产、供、销”为一体的奶业产业链。

今年,杭锦后旗将重点做好“增牛、建场、扩草、增奶、加工、资金”六篇文章,打造奶业全产业链条,让“河套奶”香飘万里。

做好“增牛”文章,全力实施奶牛扩群行动。鼓励支持养殖户从国内外引进高产优质奶牛4000头,并通过发展育种技术,提高良种奶牛母犊产犊率,年内增加优质基础母牛1000头;同时,依托现有奶牛自繁1.5万头,实现每个牧场满栏运行,力争年内存栏达到12万头。

做好“建场”文章,以实施奶业生产能力整县推进项目为抓手,围绕打造头道桥、三道桥、太阳庙农场3个奶牛重点养殖区,提升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建设,加强技术保障,不断提升牧场运营管理水平。加快建设乳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消杀中心、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厂等公建项目,力争年内建成投用。

做好“扩草”文章,争取实施国家粮改饲试点项目。建设5个万亩优质饲草料基地。加大“青贮贷”支持力度,对集中连片苜蓿种植主体给予补贴,引导牧场、合作社、农户发展饲草产业。鼓励奶牛养殖场通过订单种植、流转土地自种、麦后复种等形式,发展饲草料种植,今年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燕麦草等饲料作物种植,将分别达到20万亩、3.13万亩、13万亩,全力保障优质饲草料供应。

做好“增奶”文章,扎实推进奶业振兴“倍增计划”。推行标准化饲养技术,提高奶牛单产产量6%以上。用好自治区“奶七条”“奶九条”激励措施,支持企业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力争年内日产鲜奶达到1400吨。

做好“加工”文章,持续做大奶业加工产业,促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利用自治区奶业振兴专项地债资金,做好项目区房屋征拆、道路管网等前期工作,落实奶业市场监管八条意见,规范奶业市场,保障奶源供应,加快推进伊利高端液态奶加工项目落地建设。鼓励支持现有乳品加工厂技改扩建,建成伟乐斯等4个日处理10吨以上原奶养加一体化等乳品加工企业。

做好“资金”文章,通过政策、金融等多种方式,推进奶业振兴。做好项目策划储备,大力争取项目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发挥资金撬动作用。充分发挥自治区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示范旗优势作用,加强政银企对接,继续推广圈舍、活畜抵押等金融产品,帮助牧场解决资金难题。

看点

我市奶牛饲养量今年预计达到33万头以上

今年,我市将全面落实奶业振兴政策,加快推进高端有机产业集群样板项目和乳产业园项目,奶牛饲养量预计达到33万头以上。

我市将加快建设优质奶源基地,不断完善磴口县、杭锦后旗、乌拉特前旗4个10万头乳业园区建设,打造现代化高端奶源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高端液态奶加工,保证原奶就地加工转化,全力推动伊利2000吨加工项目落地建设。支持驼奶、羊奶、马奶等特色奶产业发展,通过发展地方特色乳品加工,推动中小乳品企业差异化发展。

今年,我市奶牛饲养量将达到33万头以上,奶产量达到120万吨以上,到2025年全市奶牛存栏计划达到40万头以上,原奶产量达到160万吨以上。我市还将强化饲草基地建设,加快草畜一体化发展,以农牧交错带、传统养殖优势区为重点,推广全株青贮玉米、优质苜蓿、燕麦种植。实施天然草原能力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羊草产业。实施饲草种业质量提升工程,支持羊草、苜蓿、饲用燕麦优质品种培育推广,到2025年优质苜蓿达到30万亩、全株青贮玉米达到100万亩、饲用燕麦达到50万亩,人工羊草达到10万亩,优质饲草自给率达到85%以上。

临河区将从三方面抓实粮食安全

今年,临河区聚焦粮食安全,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具体从三方面抓实粮食安全工作,力争让“中国碗”盛更多河套粮。

在粮食产量方面,今年,临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8万亩,总量达137.7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9.4%。年底项目建成后,将新增耕地2700亩,新增粮食产量1300万公斤,直接受益农民4.1万人,同步新增田间机耕道路720公里、田间灌溉管网630公里、排灌沟渠72公里,将有效改善田间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在生态质量上,推广使用配方肥、新型肥料1.9万亩,实现亩均降肥3.2公斤;开展绿色防控123万亩,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50吨;新增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12万亩,亩均节水150立方米,节约水费约180万元;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5万亩,残膜当季回收率达到85%以上。在科技含量上,以推进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契机,借助“SG+”技术对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内涉及的9个乡镇11.2万亩耕地,建立包含农田地理信息应用中心、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可视农业系统等在内的智慧农业体系,为稳产增产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动态

中旗深入实施种业振兴工程

今年以来,中旗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良种化水平提升、优势特色品种培育三大行动,深入推进种业振兴工程。

乌拉特中旗开展小麦、肉羊等品种育种联合攻关,依托创建国家农牧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实施硬质小麦增量提质工程。建设石哈河硬质有机小麦“三圃田”提纯复壮试验300亩,力争完成品种审定命名工作;打造以乌拉特中旗原种繁育中心为核心区,以乌加河镇为重点发展区域,与科研单位和种子经营企业合作,建设以巴麦13为主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2000亩;持续提升14个巴美肉羊、二狼山白绒山羊、苏尼特羊、戈壁短尾羊、蒙古马、奶牛核心育种场育种能力。开展二狼山白绒山羊保种工作,核心群母羊存栏1000只以上,年培育优质公羊200只以上。发展15.5微米以下核心群25群,能繁母羊6000只以上;开展蒙古马保种工作,建设蒙古马扩繁基地;建设巴美肉羊育种园区1处。完成6个“看禾选种”平台建设,将“看禾选种”平台打造成为农民选用良种的看台、种子企业品种比拼的擂台、部门推介新品种的平台。目前已完成小麦“看禾选种”播种。

前旗推进短尾羊新品种选育提高与推广应用

今年以来,乌拉特前旗积极推进“短尾羊新品种选育提高与推广应用”项目实施。

近日,乌拉特前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推广站派出技术人员前往小佘太镇、额尔登布拉格苏木等地对“短尾羊新品种选育提高与推广应用”项目进行查看,在试验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查看种公羊情况,对种公羊的饲养管理、体质体能等方面进行检查。二是查看春羔产羔率,讲解接羔育幼知识,并对羊羔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疫病预防,确保产羔率稳步提高。

据悉,“短尾羊新品种选育提高与推广应用”项目是以引进呼伦贝尔短尾羊和戈壁短尾羊开展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当地蒙古羊,提高后代的增重,减少尾脂重量,达到减尾增肉的目的。此项目通过大力发展短尾羊作为肉羊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的主要措施,调整畜群结构,促进产业增效,提高创新力,强化示范引领,促进肉羊产业提档升级,打破农牧民增收瓶颈。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收集整理相关数据,目前用戈壁短尾羊改良蒙古羊,克服了蒙古羊尾脂大、效益低、饲养成本高等缺点,减少了因尾脂对饲草料的消耗,改善了蒙古羊的肉质口感,提高了养殖效益,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