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型工程
(一)公路、铁路建设项目
特点:线路长,涉及范围广,桥涵隧道较多,动用土石方量大,对地貌植被破坏严重。
1.取土场的位置、范围是否发生变化;
2.高陡边坡是否进行了削坡开级;
3.取土场的周边是否需要修建截排水工程;
4.取土场结束后是否进行了土地整治,是否实施了植物措施;
5.弃渣场的位置是否合理,是否侵占了河道或沟道,是否侵占了水土保持设施,是否存在随意弃土弃渣现象;
6.弃土弃渣是否按照先拦后弃的原则进行排弃;
7.沟道弃渣是否设计了拦渣坝或挡渣墙;
8.河道两岸弃渣是否挤占了河道,施工结束后是否对河岸进行了整治;
9.弃渣结束后是否对弃渣场进行了整治,是否恢复了植物措施;
10.施工场地是否进行了清理填埋和覆土恢复植被;
11.临时施工道路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修筑;
12.施工中是否存在随意弃土弃渣现象;
13.是否存在扩大扰动面、随意占压、破坏植被现象;
14.施工结束后,需保留的施工道路是否修筑了截排水沟、是否栽植行道树、是否整治了周边的临时弃渣等;
15.跨越河道工程是否存在向河道随意弃土弃渣;
16.在施工过程中是否修建了施工围堰,施工结束后是否拆除了施工围堰,是否对河岸进行了整治。
(二)输油、输气管道工程建设项目
特点:范围广、战线长、动土量较大,填埋式管道敷设,对沿线地貌植被的影响较大。
1.伴行道路、管道作业带、管道穿越河流等特殊地段的施工及防护措施,土地整治等;
2.管沟开挖剥离的表土是否专门存放、回填覆盖利用;
3.河道穿越工程施工结束后是否拆除了施工围堰,施工围堰的弃土弃渣是否堆放在弃渣场;
4.施工结束后是否对河岸进行了整治;
5.管道敷设结束后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情况;
6.施工场地恢复治理情况。
(三)输变电线路建设项目
特点:线性工程点式扰动,相对破坏较小;水土流失重点在塔基施工区域。
1.塔基施工是否规范,是否存在随意弃土弃渣现象;
2.坡面的塔基是否采取“全方位、高低腿”型式,开挖前是否设置了拦挡和排水设施;
3.牵张场是否存在随意扩大扰动面,弃土弃渣是否采取防治措施;
4.施工道路施工结束后是否及时恢复植被;
5.变电所是否存在随意弃渣,弃渣场是否有防护措施,场地建成后是否及时恢复植物措施,场地周围是否存在截排水问题,截排水工程是否落实等。
二、点状工程
(一)水电、水利工程
特点:工程建设持续时间长,扰动面积大,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
1.是否采用了先进的工艺,避免了大开挖的施工方式;
2.施工围堰是否按设计要求修建,工程结束后是否拆除了施工围堰;
3.施工过程中是否随意向河道中弃渣;
4.沙、石料是否明确了水土保持防治责任;
5.移民安置是否明确了防治责任。
(二)火电、有色金属冶炼
1.贮灰场或尾矿库的位置是否与工程设计的一致,是否存在变更问题;
2.平原灰场四周是否设计了拦灰堤,周边是否有防风林带,灰渣排放是否分区堆放,灰场底部是否经过防渗处理,达到堆灰高度的是否进行了覆土整治,覆土后是否实施了植被措施;
3.沟谷灰场是否设计了拦灰坝,拦灰坝的设计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灰场上游是否有来水,是否设计了排水设施,灰场周边是否设计了截排水沟。
三、平原区其它工程
重点是取土场,位置避开视线范围,深度控制,防排水;现实中很多工程的取土场成了老百姓日常取土场和采沙场、筛石场。
1.取土场、弃土(渣)场的位置;
2.取土深度,取弃土场的边坡防护;
3.表土剥离及防护措施,土地复垦情况;
4.施工场地布置及使用后的清理和植被恢复;
5.土石方、堆料、弃土(石、渣)是否分类堆放,设置拦挡及覆盖措施等。
四、风沙区工程
特点:越界施工、乱占乱压、乱挖乱弃现象频繁;临时防护很重要。
1.重点检查临时性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2.扰动地表范围,保护沙壳、结皮;
3.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的扰动和防护情况;
4.植被恢复措施水资源和灌溉条件能否满足;
5.采取砾(片、碎)石覆盖、沙柳沙障、草方格或化学固化等风沙区特有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