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服务 > 新农村建设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五原县:农文旅融合 焕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来源:五原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2-10-10 17:16 作者:五原县融媒体中心
字体大小: [ ]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初秋的五原县,天朗气清,黄绿交错,一个个民俗景区、旅游景点点缀其间。走进五原印巷文旅创意园,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与周边亭台水榭融为一体,四周假山环绕,吸引着广大市民纷纷前来打卡、游玩。

近年来,五原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旅游示范点和重点项目建设为重点,以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为抓手,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好“全域旅游牌”,在古郡大地上绘就五原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1665393108871058421.jpg

“旅游+现代园区”打造旅游新名片

五原县依托八里桥万亩现代农业园、晏安和桥“灯笼红”特色园、向日葵特色产业发展园、联星三产融合示范园等9个乡镇、数百个园区基地,建成1000亩光伏电站生态草原、1公里生态花海长廊、2万平方米休闲生态农业体验区(体验园)和1万亩健康水产养殖等项目,吸引大量周边游客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1665393125861001123.jpg

位于五原县塔尔湖镇联丰村三组的萤乡农场是塔尔湖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塔尔湖镇坚持农文旅深度融合,全面拓展农业发展新维度,以河套黄河谣生态旅游文化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联丰民俗文化村、胜丰蒙元文化村、巴美国家湿地公园、科普教育示范园、万亩果园等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在引进成熟的旅游发展模式和运营公司上下功夫,着力开发河套美食、特色民宿、果蔬采摘、科普教育、亲子体验等多种旅游项目,全力打造农业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让农文旅融合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据塔尔湖镇党委书记韩鹏程介绍,塔尔湖镇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依托特色农业产业、海子风光和农耕文化,做好“绿色、特色”文章,进一步探索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使塔尔湖成为周边休闲旅游和假日消费的新亮点,为助力乡村振兴发挥重要力量。

“旅游+农业” 助力乡村发展

每逢周末,五原县隆兴昌镇各个采摘基地游客纷至沓来。记者在荣誉村“俏村菇”花菇产业园看到,菇体个个饱满紧实、色泽艳丽,游客正流连其间忙着采摘。游客刘芳说:“每个周末,我都会和家人、朋友在县城周边游玩。我们在花菇基地采摘,一方面放松心情,另一方面体验一下采摘的乐趣。”

1665393269960069720.jpg

据介绍,从2021年开始,荣誉村“俏村菇”花菇产业园受到游客青睐。“采摘周期为每年4月到10月,时间宽松,采摘价格随行就市,深受游客欢迎。”花菇种植户杨建华告诉记者,他们与研学馆、旅行社对接推出采摘游。

隆兴昌镇党委书记李鹏飞告诉记者,全镇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利用闲置荒地建成花菇产业园,以村集体经济形式发展产业,以果蔬为媒介打造“农旅”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五原县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为目标,将培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手段,在谋求全县新的发展道路上,准确定位,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与工业富县、开放兴县、文明育县一起作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旅游+文化” 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五原县河套农耕文化博览苑曾入选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和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漫步在景观带上,你会发现,这里的景点美感鲜明、观赏性强,内涵丰富、趣味性浓,地方特色浓郁、民俗底蕴深厚。黄河文化风情园重现了黄河全流域的重点风貌;民俗文化街、民俗活动体验区勾起了人们对儿时的记忆;河套农耕文化博物馆展示了河套地区农耕文化的变迁和发展……一景一韵,将灿烂的农耕文化、厚重的民俗民风汇集成了一条亮丽多彩的游览风情线。

1665393298909092636.jpg

五原县非遗文化深厚,民俗纯正浓郁。2020年,天吉泰镇举办“推进农旅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旅游节,五原县乌兰牧骑队员和天吉泰镇本土文艺爱好者分别表演了舞蹈、杭哈民歌、快板、二人台等,获得游客阵阵掌声。

近年来,五原县始终坚持“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不断丰富农耕文化博物馆、民俗文化村、黄河微缩风情带等景区内涵,重点打造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满足游客“一站式体验”需求为标准,聚集多种业态和功能,提供文化、商业、休闲、体验、娱乐等多种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城市客厅”,使五原之旅成为文化之旅、精神之旅、印象之旅。

下一步,五原县将按照“以农为基、以文促旅”的理念,不断加大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文旅宣传活动营销力度、文化惠民工作开展力度,走出“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