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五原:科技赋能 盐碱地上“种绿生金”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发布时间:2022-02-23 15:20 作者:巴彦淖尔日报
字体大小: [ ]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近年来,五原县把盐碱地改良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相结合,坚定不移走“园区示范、科技支撑、多元筹资、产业融合”的路子,五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更是使昔日的盐碱白变成了生态绿,盐碱荒滩变成一幅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网、渠相连、沟相通,红花葵花相映成趣、稻麦鱼虾和谐共生的田园画卷。

五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区涉及3个行政村、16个村民小组。项目实施以来,该县与中国农科院等17家科研院所30位专家合作,开展22个研究课题试验;引进73家企业试验改盐新技术21项、改盐新产品36个;采取撒施脱硫石膏、明沙、有机肥、改良剂、种植耐盐作物“五位一体”技术改良土壤5万亩,叠加实施“上膜下秸”技术2000亩、“暗管排盐”技术5600亩。
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村民的大力配合,3年的执着攻坚,5万亩“盐碱白”披上了“生态绿”,广大农民看到了盐碱滩变良田的希望。
通过实施盐碱地改良项目,项目区新增可耕地4500亩,轻度盐碱地保苗率提高20%,达到95%以上;中度盐碱地保苗率提高40%,达到90%以上;重度盐碱地保苗率提高60%,达到80%以上。改良后进入产量稳定期,每年亩均新增效益780元以上,较改良前翻一番。
村民王成林是盐碱地改良的受益者,他说:“以前我们这盐碱化严重,甚也种不成,种了出苗率也不高,经过改良以后,效果非常显著,每亩平均增产150斤~200斤左右,给我们增加了收入。”
改良后的土地吸引着企业入住开展规模化种植。天衡药业公司按照“企业托管、村集体经营、农民务工、订单回收、利润分成”的经营模式进驻这里,种植仿野生红花,并与村集体签订订单,形成了‘公司+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夏秋时节,项目区一角的仿野生红花花开成海,仿野生红花进入采摘期。每天约有500多名附近的村民来这里打工,人均日收入可达3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项目区内还引进山路集团,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带动脱贫户均增收3000元、村集体增收5万元。
除此之外,项目区还引进种植了糯玉米,亩均效益可达1.1万元,成片种植的紫皮蒜亩收入7000元。
随着盐碱地的有效治理,项目区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16个村民小组实现美丽庭院、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清运全覆盖。
环境美了,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满。2021年,义丰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如今,勤劳的五原人持续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开发和有效利用,坚持生态治理、产业振兴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盐碱地改良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全域乡村旅游相结合,通过园区示范、科技支撑、产业融合,已在昔日瘠薄的盐碱地上走出了一条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之路。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