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通知公告
2023年五原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方案
来源:农牧和科技局 发布时间:2024-03-28 15:50 作者:农牧业局
字体大小: [ ]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按照《关于做好巴彦淖尔市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通知》(巴农牧局发〔2023〕295号)文件要求,为指导落实好人员培训、集成示范、指导服务等项目任务,充分发挥补助项目强队伍、推技术、带小农的基础支撑作用,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持续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水平,满足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技术需求,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要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回归主业,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等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围绕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和自治区建设国家农畜产出输出基地任务,组织引导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履行好促转化、推技术、做示范等公益性职能,引导支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发展,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方式方法,集成组装先进技术模式,由点及线到面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模式,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高质、高效、全程、全面发展机械化,推动“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能力水平提升,提供综合技术解决方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农牧业基本情况

(一)农业农村经济情况

五原县地处河套平原腹地,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全县辖8镇、1乡、2办事处、1个国营农场,11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1.99万(2022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其中乡村常住人口10.84万。总土地面积375.5万亩,其中耕地254万亩,人均耕地11.64亩,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8倍。盛产优质葵花、玉米、小麦、灯笼红香瓜、西甜瓜、番茄、肉羊等农畜产品,是粮油大县、肉羊大县和设施农业大县,也是全国著名的粮、油、糖及绿色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和“塞外粮仓”之美誉。

(二)农牧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粮油产业。2022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4.7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61.8万亩,水稻种植面积0.54万亩,大豆2.17万亩,杂粮杂豆1.17万亩,向日葵种植面积120.37万亩,主推技术是春小麦两改三配套绿色增效栽培及麦后复种多元栽培技术、河套灌区玉米“一穴双株”间作大豆绿色增效栽培技术、玉米三优两增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玉米整株青贮增密增效绿色栽培技术、水稻精量旱直播栽培技术、向日葵扩行降密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向日葵沟膜垄植抗旱抗盐耐列当技术等。五原是国内特有的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全国葵花生产及出口大县,我县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提升粮油品质及产量,助力我县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

2.果蔬产业。2022年,全县种植瓜类5.4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4.81万亩,果树2万亩,主要品种为麒麟西瓜、厚皮甜瓜、薄皮甜瓜(白梨脆、灯笼红)、番茄(加工型)、青红椒(朝天椒、鲜食椒、酱用椒)、鲜食西红柿(黄柿子)、花菇、贝贝南瓜、苹果梨、早熟梨等。截止年底,全县共有设施农业面积3.67万亩,规模化设施农业园区90个,规模化、标准化育苗基地1个。全县基本形成了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爬地小拱棚、露地栽培的周年生产模式。主推技术是机建厚墙体日光温室建造技术、10米跨度塑料大棚建造技术、穴盘基质育苗、嫁接育苗、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五原县灯笼红香瓜、黄柿子、精品西甜瓜等特色农产品畅销区内外,农民来自设施农业产业的收入达20000元。

3.肉羊产业。2022年全县肉羊饲养总量达到522.3万只,肉羊存栏219.4万只,出栏302.9万只,产值28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来自养羊业的纯收入达到8000余元。主推品种是巴美肉羊;主推技术是巴美肉羊杂交多胎繁育技术、肉羊人工授精技术、肉羊同期发情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羔羊早期断奶技术、青贮饲料制作技术、标准化防疫技术、TMR全混日粮饲喂技术、紫花苜蓿种植和饲喂技术、肉羊快速育肥技术。全县肉羊标准化圈舍普及率90%以上,秸秆加工转化利用率90%以上,各类饲草料加工机械普及利用率明显提高。

三、主要目标

1.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在岗率超过90%,每个基层农技人员指导服务农牧业科技示范主体不少于3个,对每个农牧业科技示范主体上门指导服务次数不少于5次,进村入户开展指导服务时间不少于100个工作日;农牧科技示范主体抽样满意度超过95%,农牧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对象抽样满意度超过70%。

2.遴选、发布、推广不少于3个符合我县主导特色产业发展需求,质量安全、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的优质绿色高效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农牧业生产,农牧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

3.依托农牧业科技示范服务平台,建设不少于4个长期稳定的农牧科技实验示范基地,每个基地试验示范2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模式,开展5次以上观摩培训活动,使其成为集示范展示、技术指导、农牧民培训等多功能、综合性的农牧业技术示范服务平台,并根据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可建设区域性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

4.全县农技人员普遍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交流和业务指导,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比例超过90%,农技人员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的比例超过80%,补助项目实现技术服务网络化、推广服务信息化、绩效考核电子化。

5.全县不少于1/3以上的编制内基层农技人员接受5天以上脱产业务培训,其中异地培训(出旗县)人数不低于培训人员总数的60%。

6.全县继续落实农技人员特聘计划,培育3名以上知识全面、技能过硬、服务优良、热爱农村的特聘农技员骨干人才。

7.围绕农牧业全程机械化作业薄弱环节,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农机化技术,减少作业成本,提高作业精准度,助力农业节本增效。

8.按照《关于公布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十佳助农”科技小院入选名单的通知》(内农牧科发〔2023〕349号),支持2023年“十佳助农”科技小院资金不低于20万元。

四、补助内容

2023年,上级分配我县项目资金102万元,具体安排如下:

1.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20万元)。主要包括基层农牧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补助,聘请专家团队,实施“特聘计划”,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开展农技推广,建设“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

2.农牧业科技示范补助(37万元)。一是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补助。二是对农牧业科技示范主体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进行补助。三是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推广服务补助。

3.农技人员能力提升补助(15万元)。支持农技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包括参加农业农村部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异地研修、集中培训和现场实训等教材、场地、差旅、食宿、交通等培训有关费用。

4.“十佳助农”科技小院补助(20万元)。主要支持入选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十佳助农”科技小院-五原玉米科技小院,用于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设备、新模式等试验示范、推广应用补助,以及宣传材料制作、观摩培训、绩效考评等有关费用支出。

5.国家乡村示范县补助(10万元)。主要用于加大农技人员培训和农技推广力度,持续推动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

五、进度安排

2023年7月—10月,项目部署及实施方案编报和审批,内容为: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确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筛选推荐发布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项目审批。

2023年11月—2024年5月,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具体组织实施。内容为:编印技术资料,对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主体进行培训;进村入户对科技示范主体进行技术指导,对科技示范主体开展主体培训;落实试验、示范基地,明确建设内容,确定技术方案;组织技术指导员分赴各乡镇对科技示范主体、试验示范基地农户进行集中培训,发放科技示范主体物化补贴,印发科技资料。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抓好示范基地试验、示范内容落实。

2024年5月—6月,进行项目自查验收,形成验收总结报告,开展财务审计,对技术指导员进行绩效考评。

六、主要措施

(一)支持先进适用技术集成落地。聚焦主导(特色)产业需求,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副食品供应,结合自治区、市级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完善我县主推技术遴选推介机制,遴选发布年度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全县至少选择3项符合资源节约、增产增效、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等要求的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成立技术指导团队,形成易懂好用的技术操作规范,依托示范基地等平台和示范主体落实推广应用任务,加快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继续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机制,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将农技服务与当地农业生产紧密衔接,促进粮油作物提高单产,特色产业提质增,实现主推技术精准进村入户到田,提高农牧业主推技术到位率。

(二)创新农业科技县域服务模式。围绕粮食稳产保供的要求和自治区建设国家农畜产品输出基地任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农业防灾减灾等技术服务,强化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责履行。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体系,积极探索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推动县域农技推广机构和新型服务主体联合开展技术推广服务,为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全程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指导服务。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服务能力,立足职责履行和发展要求,找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定位,支持有条件地区改善服务能力。

(三)提升农技推广队伍能力素质。通过分层分类培训、持续提升学历、补充高素质人才、强化激励约束等措施,加强师资库和课程体系建设,使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管理平台”依托优质培训机构,对农技推广骨干人才,统一组织连续不少于5天的脱产业务培训。开展不少于3天的理论知识更新培训,不少于2天的实训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不少于3次、人员不少于100人次。鼓励支持基层农技人员通过脱产进修、在职研修等方式,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服务能力。加大高素质人员补充力度,严把人员进入“门槛”,选拔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探索“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培养方式,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农技推广队伍。

(四)支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力量发展。壮大社会化农技(农机)服务力量,重点支持农业专业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互联网+农机作业”等社会化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生产管护、技术服务、收割销售等全程“保姆式”科技服务。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牵头建设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探索村级农技(农机)服务网络站、点,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承担公益性农技服务。引导农业科技(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先进技术试验示范。支持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服务效果好的星级农业(农机)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全县健全社会化服务主体作业标准,特别是农机手技术服务标准等,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五)加强先进技术试验示范。构建多层次农牧业科技示范载体,实现村有科技示范主体、镇有科技展示样板、县有产业示范基地。精准培育县级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切实发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作用,其对周边农户辐射带动能力,统一树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标识牌。聚焦主导、特色产业需求,立足补助项目任务要求和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按照“选好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原则,遴选一批符合当地实际需求新技术,选择能力较强、乐于助人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等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聚焦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和规模养殖全程机械化,依托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养科技示范户,加强农机、农艺融合集成应用展示示范,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

(六)优化特聘农技员队伍管理。加大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实施力度,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核定招募计划、规范招募程序、完善续聘管理,继续从农业乡土专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种养能手中招募特聘农技员,开展产业技术指导服务,将“土专家”“田秀才”和新型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等作为农技推广服务重要力量。特聘农技员由县农牧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进行招募、使用、管理和考核,按照发布需求、个人申请、技能考核、研究公示、确定人选、签订服务协议及报备市级农牧业部门、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填报等程序进行。特聘农技员招募要全程公开透明,完善特聘农技员管理制度,规范购买服务协议,稳定聘任与动态调整相结合,优先续聘考核优秀人员,加强对特聘农技员管理,广泛宣传特聘农技员优秀典型,依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方式,对特聘农技员进行在线动态管理。

(七)提升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持续普及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使用,探索推进农技员、特聘农技员注册及核准机制,加快普及“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引导广大农技人员和专家使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在线开展业务培训、问题解答、互动交流等技术服务,鼓励广大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利用信息平台获取服务信息,发挥信息平台在管理决策和快速精准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县级协同高效推进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技人员、专家教授和生产经营者对平台的认知度和使用率。继续将平台作为项目推进实施、绩效管理、经费安排的重要支撑渠道,要做好数据填报和更新工作。支持运用信息化手段健全部地协同、数据共享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拓宽信息平台的覆盖面和使用率。要高标准、高质量填报年度目标任务。

七、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我县专门成立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副县长、农科局局长任组长,成员由农科局分管领导和科教股、财务股、项目办、各推广机构及乡镇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牧和科技局科教股,科教股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项目的实施与全面协调。各部门充分认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保障粮油作物稳产增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公益性服务责任落实。

(二)强化管理,综合评估。我县将按照《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及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细化支出范围,明确资金使用用途,确保专款专用。要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公示制度,要将农牧业科技示范主体、科技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等资金补助信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对弄虚作假、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的,一经发现取消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追究相关责任。

(三)做好总结,注重宣传。认真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做法,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30周年普法宣传等活动,发掘宣传一批在稳产保供、应急救灾中涌现的经验模式、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用好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直播、短视频、长图等新媒体形式加强宣传,为农技推广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附件

2023年五原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确保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顺利实施,特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郭明旺政府副县长、农牧和科技局局长

成 员:李建忠 农牧和科技局党组成员

郭 婧 农牧和科技局科教股股长

侯 琴 农牧和科技局财务股股长

孙东宽 农牧和科技局项目办主任

农牧和科技局各推广机构负责人

各乡镇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教股,郭婧任办公室主任。

在项目实施期间,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有职务变动,由相应岗位人员自动递补,不再另行发文。

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