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五原县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以下简称“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78万元,同比增长75.19%,应付职工薪酬2652万元,同比增长37.68%。
一、 基本情况及运行特点
(一)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稳步增速
五原县规上服务业共涵盖2个门类,前三季度整体运营态势良好。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155万元,同比增长75.15%。航空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1223万元,同比增长74.88%,主要是天吉泰机场恢复正常运营后,营运收入出现大幅增加。
(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规模扩大稳步增长
前三季度,1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应付职工薪酬1029万元,同比增长68.34%,期末平均用工人数453人,同比增长67.16%,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呈现出用人规模增加,职工薪酬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二、存在问题
(一)私营服务企业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私营经济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规上服务业企业都是私营企业,很大程度上,私营企业的人均薪酬代表的是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而我县大多数服务企业规模较小且比较分散,市场竞争力总体不强,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较好的品牌和规模效应;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融资成本较高,使得众多的中小私营企业生存及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二)服务业行业结构不够合理
全县服务业产业层次较低、结构单一,抵御政策变动因素和经济下行压力等风险的能力较弱。在服务业内部结构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行业主导地位明显,营业收入规模占比高达的新兴服务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没有,暂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全县服务业面临较大转型升级压力。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关注重点行业发展,建立健全行业发展监测制度
以部门联动为基础,加大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重点行业的数据动态监测和重点扶持。梳理规模以下法人库,寻找多种行业企业“升规入库”,将达标企业及时入库,壮大服务业规模及拓宽达规企业种类,降低个别行业波动对服务业的影响力。
(二)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严格保证数据质量
一要加大服务业统计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度;二要加强对部门、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在报表填报、审核、报送等环节实行规范性操作;三要建立健全部门、企业服务业统计台帐,保证数出有据,数变有因。
附注:
1.服务业统计范围: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等行业;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L门类)、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O门类)、文化、体育和娱乐业(R门类),以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64大类)、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5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