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五原县2020年前三季度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五原统计 发布时间:2021-04-06 16:12 作者:五原统计
字体大小: [ ]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五原县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全县经济有效对冲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恢复态势。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降幅逐季收窄,各项经济指标回暖向好。


一、经济运行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结果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为65.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5.6%,降幅较二季度收窄5.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6.13亿元,同比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44亿元,同比下降8.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8.19亿元,同比下降7.1%。三次产业结构为24.53:17.4:58.07.

(一)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5%,增幅较二季度提升0.9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二)工业降幅收窄

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总产值同比下降36.3%,与二季度相比收窄5.6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37.4%,与二季度相比收窄2.9个百分点。产品产量“两增两减”。全县4种主要工业产品“两增两减”。其中:小麦粉的产量达到23439吨,同比增长0.6%;鲜冷藏冻肉4983吨,同比增长50.5%;饲料32960吨,同比下降21.6%;洗精煤179800吨,同比下降68.1%。产值负增长的企业占比接近7成。截至9月底,全县19户规上工业企业除1户未生产另有13户企业累计工业产值依然处于负增长状态,企业数量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68.4%,累计产值共计5.35亿元,同比下降57.6%,拉低全县产值45.2%。只有5户企业较同期累计产值处于上升趋势,累计产值共计4.87亿,同比增长41.5%,拉升全县产值9%。

(三)规上服务业运营不佳

规上服务业运营不佳的状态没有向好的迹象。三季度,五原县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74万元,同比下降37.6%,较二季度收窄2.6个百分点。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474万元,同比下降29.8%;航空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699万元,同比下降55.1%。从业人员和职工薪酬双降。全县3家规模以上服务企业从业人员仅有718人,同比减少236 人,应付职工薪酬3723万元,同比下降12.6%,职工季平均工资17284 元,同比下降 16.1 %。

(四)消费市场向好回暖降幅收窄

随着各部门多措并举促消费,居民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前三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2.9%,降幅较二季度收窄3.4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2.3%,较二季度回升6.3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4.1%,降幅较二季度扩大3.1个百分点。餐饮消费回升势头强劲。全县餐饮零售额累计达到23885.1万元,同比下降10.9%,较二季度回升24.2个百分点。中西药消费逆势上涨。三季度零售额呈现逆势上涨的行业为中西药品类,所涉及的企业内蒙古正合药业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五源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累计零售额分别增长56.8%和20.7%。汽车贸易持续下滑。三季度零售额下降行业是汽车贸易,涉企业是五原县鹏腾汽贸有限公司,销售额同比下降42.8%。由于企业去年同期基数高,加上企业为回笼资金,在销售量同比减半情况下,又低价销售车辆,导致企业销售额大幅度下降。

(五)投资承压前行

三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4.1%,增速高于全市15.7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三位。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全县持续加大重大项目进展力度,1-9月份,润海源实业公司的养殖、屠宰(生产加工)、饲料、销售一二三产全产业链项目共计工建设12项,占全县重大项目总数的比重达71%,完成投资额6.38亿元,占比达到 41.4%,成为拉动五原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动力,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三次产业投资“两增一降”。1-9月,全县第一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21.4%,同比增长70.7%,其中,五原润海源肉鸡养殖项目、润海源肉禽养殖场等10个项目完成投资3.37亿元。第二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25%,同比下降40.1%。其中以润海源屠宰和饲料项目为主的制造业同比下降40.4%,以水源地项目、太华光伏等项目为主的电力热为燃气及水的生产和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0.4%。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53.6%,同比增长41.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70.9%,卫生和社会工作同比增长51.3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下降21.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7.2%。教育投资成亮点。从19大行业来看,三季度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1亿元的五个行业中,教育行业的投资增速凸显,累计完成投资同比增长83.7%,有望成为2020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新亮点。房地产开发投资拉升三产投资。1-9月,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15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57.2%,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2.2%,增幅较二季度提高10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成为拉动全县第三产业资投资稳定增长的决定力量。

(六)金融存贷稳定增加,财政收入降幅收窄

9月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26.28亿元,同比增长8.5%,较二季度提升3.2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106.92亿元,同比增长6.9%,较二季度提升3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亿元,同比下降20.4%,降幅较二季度收窄9.3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四;全县财政总支出22.75亿元,同比下降5.2%,较二季度收窄0.1个百分点。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收窄

前三季度,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83元,同比增长3.6%,增速较二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增速全市排名第三。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38元,同比增长3.3%,增速较二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二;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61元,增长5.6%,较二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4.4,涨幅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前三季度,全县经济运行逐步回暖,但同时要看到,疫情影响余波未平,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

(一)工业企业生产及盈利承压

受疫情和市场行情影响,重点企业面临原料供应不畅、订单减少和产品价格下降等问题,企业无法恢复同期生产水平,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降。前三季度,8户亏损,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8户,亏损面为42%,亏损额1768万元,同比增长10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4%,较1-8月份下降4.8个百分点;总资产周转天数为201.5天,同比增加63天;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1.7天,较同期增加5.45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29天,同比增长1.2天。

(二)消费活力仍显不足,市场需求仍未全面复苏。

一是住餐业受疫情冲击严重,复苏困难。受疫情影响,零售业与住宿餐饮业停业时间较长,各类会议及公务接待减少,餐饮企业近半年没有宴会收入,住宿业餐饮业受损较大,复苏困难。二是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传统零售严重分流。近年来,电商、微商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都加入了网购行列,导致购买力外流现象比较突出,实体店零售一路下滑。三是新增企业少,缺乏新的增长点。多数小型私营企业和个体户财务原始记录不健全,且企业财务报表中显示的营业收入数据偏低,企业配合程度低,导致新增入库企业少。全县限上商贸企业(包括大个体)17户,占全市总数的比重为12%。

(三)行业结构不够合理,私营企业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服务业产业层次较低、结构单一。在服务业内部结构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行业主导地位明显,营业收入规模占比高的新兴服务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没有,暂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全县服务业面临较大的转型升级压力。

私营经济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在规上服务业企业中,私营企业数接近一半,规下行业几乎都是私营企业,很大程度上,私营企业的人均薪酬代表的是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在五原县众多的私营企业中,大多数规模较小且比较分散,市场竞争力总体不强,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较好的品牌和规模效应;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融资成本较高,使得众多的中小私营企业生存及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四)部门投资数据无法按照统一口径统计,民间投资意愿下降。

对于一些没有入库的项目,发改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或打孔进行上报,但统计部门严格执行国家统计制度的要求,不按要求入库的项目就无法参与统计,造成两个部门同是反映本地的投资数据出现较大的差距。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民间投资趋向谨慎。加之,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部分企业担心项目建成后运营收益不理想,投资信心不足,新上投资项目的意愿受到挤压。1-9月民间投资总额同比下降3.5%,若扣除润海源项目的拉动因素,下降幅度会更大。



三、对策建议

(一)发挥地域优势,促进工业经济回暖

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切实降低企业负担。制定出台积极的扶持政策,从税费减免、金融支持、财政扶持等方面开展相关企业减负工作,降低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同时,发挥我县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巩固提升以农畜产品加工为龙头的工业体系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格局,加快农产品由初级向精深、集约加工转变,延长产品产业链条,实现“销+产”或“产+销”经营模式,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和项目,促进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质量。加快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寻找市场伙伴,建立长期的产销合同,通过网络、政府搭建平台将产销对接起来,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积极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创新企业营销方式。

一是引导中小企业利用自身地域、特色、服务等优势向特色化、专业化企业发展,吸引大众消费关注的同时提高自身管理、营销和服务水平。二是政策引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支持实体商业发展线上业务,鼓励企业通过网络促销带动实体消费,促进消费回补,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三是构建“境内+境外”消费市场,突出“出口产品转内销”以及内贸自主品牌开拓国外市场,开展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与内贸流通企业进行产销对接。四是大力发展“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加快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网上家政、网上市场、网上就业培训等服务业电商化进程。

(三)关注重点行业发展,建立健全行业发展监测制度

以部门联动为基础,加大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重点行业的数据动态监测和重点扶持。

(四)做好项目入库,抓好新开工项目跟踪服务。

“要有数,先入库”,这是投资统计的准则。加强统计、发改、交通、工信、住建等部门要加强衔接、沟通,共同指导项目单位做好入库和报表上报工作。项目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督促续建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各有关部门要优化服务、提高效能,尽全力帮助解决项目落地开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促使新项目按计划如期开工,加强项目开工后的跟踪服务,确保新开工项目形成投资工作量。

(五)加大项目储备力度。

各相关部门要坚持超前运作,要梳理规模以下法人库,盯住有潜力,有能力,够标准的企业,寻找多种行业企业“升规入库”,将达标企业及时入库,做好服务和扶持工作,认真做好项目衔接,筛选储备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的好企业、好项目、大项目,做大做强单位总量,优化行业结构,扩大经济总量,推动全县经济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项目储备。

(六)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稳增长目标,全面监测全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时刻紧盯数据动态,针对经济运行中发现的苗头性、趋势性和偏离目标任务等问题,及时做好分析研究和监测预警,并通过数据反映推动经济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成效,提出科学的建议和措施,为党委政府准确判断形势、科学决策和适时调整政策的着力点提供优质服务,确保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稳步增长,推动全县经济发展顺利达标。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