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冯玉祥誓师纪念广场
来源:五原县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1-12-08 11:28 作者:五原县旅游局
字体大小: [ ]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1926年9月17日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为策应北伐,在五原率众誓师,这一壮举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五原名扬华夏。2006年,为纪念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五原誓师80周年,县委、政府决定重新修建冯玉祥誓师广场,再现这一名扬海内外的北伐壮举。纪念广场由休闲广场、景观桥和誓师台三部分组成,整个建筑位于县城的北端,前进路与义河渠交汇处。休闲广场布局以前进路中心线为对称轴,采用中轴对称的形式,广场占地33500平方米,东西186米,南北180米。

拾阶而上,踏上的就是景观桥,桥长83米,逐阶上到12米处与誓师台相接;桥宽17米,分9跑,这是为了纪念“917”这个重要的誓师日子。每跑有9步台阶,共81个台阶,寓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如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般历尽艰辛。

放眼望去这三人铸铜雕像就是纪念广场的主题人物,左手边高大威武的将军就是冯将军,右侧宣读誓言的是刘伯坚,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塑像高达19.26米,是为了纪念誓师年份是1926年;塑像坐北朝南,寓意“背靠青山南眺黄河,推翻帝制解除军阀,立志报国勇往直前”。

冯玉祥原籍安徽巢县人,于一八八二年生于河北省青县。一九四八年去世,享年66岁。

早年投身军旅的冯玉祥在青年时期就是一个积极的革命者。北洋军阀时期,冯一度官至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第11师师长,陕西、河南督军,陆军检阅使。后来,他兴兵讨伐袁世凯,挫败张勋复辟,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1922到1924年间,冯玉祥与孙中山信使往来,他拥护孙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熟读中山先生赠送的建国大纲,成为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

1923年直奉大战爆发时,冯玉祥于回师北平,驱逐末代皇帝溥仪出皇宫,此举标志着封建皇权的大厦彻底从国人的心中倒塌,他也将所属部队改名国民军,以示衷心拥护三民主义及孙中山的领导。

1926年3月,在李大钊的帮助下,冯玉祥将军怀着追求真理、救国救民的一腔热血,踏上了赴苏考察的旅程。5月9日,历尽千辛万苦,饱尝雨露风霜的冯玉祥到达莫斯科,受到苏联党政军领导人和莫斯科数百名中国留学生的热烈欢迎。在莫斯科期间,冯玉祥频繁与中共在莫斯科的负责人往来,并请蔡和森、刘伯坚等共产党人讲课。刘伯坚还特地与冯玉祥同住在一起,讲述苏联红军的历史与建军经验,特别是政治工作经验。与此同时国内形势风起云涌,南方革命军开始北伐,并大举攻下湘赣。冯将军的部下致电他请其归国主持大局,冯玉祥将军接电后,当即决定动身归国。他于8月7日偕同苏联顾问乌斯马诺夫和中共党员刘伯坚以及部属从莫斯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昼夜兼程,返回祖国。在途中,又遇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于右任,两人联袂一道,出乌不浪口,到达五原。

9月17日,举行了中外闻名的誓师大会。于右任监旗并授旗,授旗大会于中午十二时许开始,会场设在五原县政府西侧的广场上。誓师台是士兵临时搭起的土台,台顶一丈见方,高六尺许,坐北朝南,台北侧有登台通道,参加誓师典礼的官兵有一万多人,人人均佩戴者“不扰民、真爱民、誓师求同”的臂章。大会由冯玉祥主持,由刘伯坚宣读五原誓师通电宣言。宣言中称:“玉祥本是一个武人,半生戎马,未尝学问。唯不自量,力图救国,怎奈才识短浅,对于革命的方法不得要领,所以飘然下野,去国远游,乃至走到苏联,看见世界革命,起了万丈高潮。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受国外帝国主义与国内军阀双重压迫,我们要解除这深切的痛苦,惟有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解除军阀之压迫。”通电附有一段誓词:“国民军之目的以国民党的主义唤起民众,铲除卖国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以求中国之自由独立,并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生死与共,不达目的不止”。誓词与宣言宣读完毕,冯玉祥将军提议全体将士加入国民党,要在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旗帜之下,投入北伐革命。

之后,五原民众又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五原誓师大会,为了纪念五原誓师的历史意义,县长刘必达将五原县更名为“义旗县”,以资纪念。(至1927年奉军进驻后又恢复原县名)

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