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五原县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源:文体局 发布时间:2023-10-10 18:01 作者:段文刚
字体大小: [ ]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强文体部门自身建设为突破口,以丰富城乡文化生活和提高群众身体素质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和文化体育市场体系,推动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更加普及的开展,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生活需求,提高文化体育产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保障。

二、工作目标

扎实推进“文化春雨”、“艺术明珠”、“文物珍宝”、“产业朝阳”和“全民健身”五大工程建设,不断巩固完善“公共文体设施、公共文体服务、文化体育产业、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管理”等五大体系,初步构建体制健全、管理规范、阵地巩固、艺术繁荣的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新格局,达到文体机制充满活力,文体设施功能配套,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群众文化及文物人才结构优化,全县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群文及文物事业总体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文化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和推进“文化春雨工程”,坚持城乡结合,重点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取得新突破,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着力建设具有龙头作用和基础效应的文化设施,促进县、镇、村三级文化网络建设,夯实五原文化建设基础。

1、新建文化馆大楼。根据文化馆的工作职能和五原县文化大发展的需要以及上级有关部门对旗县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的要求,规划“十二五”期间新建文化馆大楼。本项目拟建于迎街的中心城区,占地5000㎡,由建筑面积为2500㎡的主体建筑,一块文化广场,一块健身场所及亭阁、雕塑等附属设施组成,内设演示厅、排练厅、陈列厅、教学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少儿活动室、艺术活动室、办公室等。2012年完成图纸规划,2014年建成主体工程,并投入使用。

2、镇综合文化站。根据文化站管理条例的要求和巴彦淖尔市乡镇文化站建设标准,2011年底前完成其余5个镇文化站的建设任务。每个文化站均由一个主体建筑、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露天舞台和绿地构成,占地3000㎡,包含一个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办公室等。

3、村文化室(文化大院)。“十二五”期间所有行政村都将建立起一座设施相对完备,功能相对齐全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年均完成10-15个,建成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村文化室由一座单体建筑,一块文化活动广场组成,内设图书室、阅览室、配备电视机、电脑等。

4、社区文化室。,“十二五”期间,全部完成全县4个办事处、18个居委会的社区文化室建设。每个活动室建筑面积250㎡,内设活动室130㎡,图书室30㎡,阅览室40㎡,休闲室50㎡。

(二)社会文化

充分发挥县文化馆、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三级文化网络的功能,大力开展社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少儿文化、节庆文化等群众文化事业,结合五原古郡文化优势,塑造鲜明的古郡文化特色。坚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用先进文化引导群众,优秀文化鼓舞群众,民族文化团结群众,把全县人民群众的热情调动起来,干劲鼓舞起来,信心激发出来。以县城中心广场及乡镇文化站、村社文化室为活动平台,以文化馆和城乡各类业余文艺团体及文艺骨干为依托,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军(警)营文化、老年文化和农村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节庆文化、生态文化和村社文化为活动内容,坚持经常性地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群众能够就近、就地充分享受基本的文化权益,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继续实施“文物珍宝工程”,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重点在保护上取得新突破,加强古郡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传承。积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承培养为主要内容,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推进古郡文化发展战略,在非遗资源调查发掘的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抢救、整理、编撰、出版工作,力争出版一套集河套民歌、民谚、民谣、串串话、民间文学、传承制作工艺、古郡文化研究等文化丛书。按照政府主导、社会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设施、明确责任、形成合力的原则,依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制定五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确定区、市和县级的保护重点,形成全县非遗工程保护体系,建立县、镇、村保护工作网络,通过建章立制,将非遗保护管理工作纳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和重要日程,建立五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形成非遗资源整理宣传和开发利用的网络管理平台,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

(四)文物事业

1、坚持将文物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科学规划五原县文物古迹保护项目,落实项目经费,强化项目实施监督,促进文物保护工作,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实现经济和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县政府对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加强对已发现有较高历史价值的46处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落实四有措施;即有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专门机制或专人负责管理。继续开展文物普查,搞好流动文物的搜集管理工作。打击破坏文物和文物走私行为,加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的实施。

2、五份桥古墓群保护。五份桥古墓群经文管所工作人员普查,属汉代城址。从当地出土的货币、陶片、绳纹砖看,此地应该是汉代王莽时期的遗址。古墓群分布面积1879384.4平米,东西2214.3米,南北993.9米,分布区内约有300座古墓。古墓群有重大考古研究价值,已经申报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急需重点保护,总体保护规划为划定保护范围,设立网围栏,竖立保护标志,配备保护人员,逐步完成保护范围内住户的迁移和对古墓破坏区的考古发掘。

3、五原抗日烈士陵园保护二期工程。“十二五”期间计划对烈士陵园的院墙、绿化通往陵园的道路等进行修复。

(五)图书馆管理事业

1、2010年至2012年,(1)建立地方文献专柜,收集地方文献资源,增加文献入藏量。(2)藏书在原有4万余册的基础上,力争达到6万册,借阅人次达到年1.5万人次,读者活动一年不少于10次,几项业务指标均要达到国家二级图书馆标准。(3)要加强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同时完成新老交替、人才衔接的用人制度,解决人才断层问题。(4)在读者服务工作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兴办各类讲座,将图书馆讲座工作延伸到乡镇、村社、学校、军营。(5)充分利用5月份的“图书服务宣传周”活动,开展各类送书读书活动,使读者活动更具新意。(6)以镇图书室为基地,继续扩展村图书室和草原书屋,大力支持农民文化户,积极争取草原书屋建设项目,力争使“草原书屋”覆盖全县117个行政村。

2、新建图书馆大楼。图书馆现有馆舍条件不符合国家二级图书馆的标准,也不符合五原文化大发展的需要,因此“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建图书馆大楼。本项目拟建于人口集中的中心城区,使用面积2500㎡,内设借阅室、书库、采编室、成人阅览室、少儿阅览室、残疾人阅览室、学习室、资料室、咨询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视听室、科技讲座室、报纸阅览室、杂志阅览室、老干部阅览室、地方文献室等。2012年完成图纸规划,2014年建成主体工程,并投入使用。

3、2013年至2015年,(1)建立文献书目数据库,重新编写图书目录,实现图书管理和图书查找的自动化。(2)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才队伍,以适应现代化的图书管理工作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引领读者服务工作和基层图书管理工作走在全市前列。(3)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为各镇图书室配备电脑网络设备,建成资源共享基层点,完成并扩大网上图书信息资源的存储、传播和利用,实现村镇高标准、多功能的综合图书室,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同时配备专业人才管理镇、村图书室的设备,藏书达到国家要求标准。(4)组织引导草原书屋开展科普知识等文化讲座,鼓励开办政策允许的文化创收活动,图书馆协调并联合媒体,使文化活动面向基层,服务“三农”,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确保农村文化建设目标任务的实现。

(六)专业文艺事业

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艺术,艺术创作编演要融入生活,关注民生,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关注县域经济建设发展的进步与成就,努力创作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精品力作。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创作水平,创作并编排大量反映新时代新农村、新村新风尚的、抵制封建迷信活动的、倡导远离赌博,远离毒品的、倡导科学生产的、体现新时代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等积极向上的好作品。

2、积极进行宣传、慰问、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的演出活动。在第一时间宣传县委政府下达的新政策、新指示,及时编排各类节目到每个村社演出,甚至是田间地头,既可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可让群众在看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寓教于乐。每年各类演出要达到100场以上。

3、参加各类比赛演出和巡演,为演员学习进步、锻炼素质提供机会,并通过优秀作品在区、市、县的巡演,展示五原县的风采,让五原县的地方特色走出河套,走向全国。

(七)文体市场管理

1、规范文体市场秩序,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强化管理”的原则,积极促进歌舞娱乐、出版物、网络文化、演艺、经营性体育、美术等各类文体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和网吧治理专项工作,坚决扫除文化垃圾,净化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强文体市场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依法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和依法行政管理水平,维护文体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

2、积极发展文体产业,实现从文体事业向文体产业转型。重点发展以文化演出、文化娱乐、文化项目经营等为主体的大众娱乐业;以体育健身娱乐、体育健身表演为主体的体育健身业。继续按照文体产业投资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档次,促进文体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

(八)体育事业管理

1、提高健身运动水平,把增强全县人民体质作为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全面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健身条例》,以学校体育为重点,以体育社团为依托,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健身活动为龙头,以“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和“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强城乡基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文明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风气。“十一五”末,全县体育人口达到50%,80%的社区建有全民健身路径点,80%的行政村建有体育健身设施,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平方米以上。加强业余体育训练,着力<span contenteditable="false" data-word="挖掘" data-repl="发掘" 挖掘<="" span="">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比赛,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2、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体育部门和体育社会团体组织,利用传统节日、农闲季节以及法定节假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形成一批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和基层体育健身团队,并形成传统。

3、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政策,积极鼓励民间和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引导大众体育消费,开展城市社区体育服务,培育农村体育健身市场。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

4、加强对体育市场的规范管理,提高体育服务水平。逐步推动体育场馆服务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活动。严格规范体育彩票市场。

四、主要措施

1、争取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落实文化经济政策,争取政府把文化事业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文化事业经费支出占当地财政支出比例不低于1%,并保证其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增长速度。按照中办发[2007]21号文件要求,以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文化项目建设,重大文化活动和业余文化人才培养等。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捐赠群众文化事业。

2、深化单位内部改革,进一步深化单位人事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建立健全领导人员任期制及任期目标责任管理制。

3、加强群众文化体育及文物事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文化体育人才队伍,大力实施“人才兴文”、“人才兴体”战略,培育业余文化、体育人才,建立县、镇、村三级群文、群体人才培训体系,实施群文、群体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梯队群文群体人才网络,设立优秀群文群体人才专项激励基金,重奖对群文事业、群体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引进群文及群体事业急需人才,为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