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五原 > 大事记
抗日战争时期河套地区的征兵
来源:五原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5-08-13 11:26 作者:张馨予
字体大小: [ ]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养儿当兵、种地纳粮”,这是我国相沿已久的国民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尤其当国家遭到外来侵略时,全国人民更应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来进行抗击侵略者,拯救国家的危亡,维护民族的生存。

抗战八年中,居住在原绥远省未沦落于敌人之手的一隅之地——河套地区的人民对保卫大西北、保卫祖国,应征入伍,抗击敌人,尽到了自己应尽的最大努力。可是在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所致,那些承办兵役工作人员的违法乱纪,胡作非为,却给河套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那时我在绥远省政府做视察工作,对河套地区征兵的实况,曾身历其境,耳闻目睹,现将记忆所及,记述于后,以作河套地区抗日战争史中的一个片断。

傅作义将军自抗战伊始,就率部同日寇进行过数次规模较大的战役,虽在每次战役中重创敌寇,战果辉煌;担兵力遭到的损失也很大。尤其在保卫太原一战,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不得不作战略转移,在转移途中遭到敌机的追袭,牺牲惨重。1939年春傅将军率部由山西河曲转入河套,1940年春又进行了收复五原的战斗,兵员又受到一次损失。嗣后傅将军在河套安定下来,进行补充兵员、整训部队,以充实抗战力量。那时傅将军已升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所属部队兵员的缺额应由八战区征补。自1939年到1942年,由甘肃、陕西、河南领回几批新兵,将所属的一0一师,新三十二师、新三十一师,暂三军的暂十师、暂十一师、暂十七师所缺名额,陆续加以补充,军力得到充实。在那时河套地区的壮丁,除了自己志愿参加部队或自带马匹投入自卫军、挺进军等游击部队当兵的一少部分外,全地区性在大征兵未曾进行,这也有它一定的原因:其一、傅将军要暂时把河套地区的壮丁保留下来,一旦要扩充兵力时,就有雄厚的后备兵源。所以傅将军在绥西实施轮训国民兵的办法来集训壮丁。在河套地区设立了两个补训管区——第一管区设在米仓县訾柜(现杭锦后旗西),管区主任郭定邦、政治主任白震。第二管区设在五原新公中(现五原永利乡),管区主任刘景新(后任主任李吉祥),政治主任许庆阳。一管区训练原米仓县(现杭锦后旗)、临河、狼山县(现临河北部)及陕坝市(现杭后旗委所在地)的壮丁;二管区训练五原县、晏江县(现五原西部地区)、安北县(现乌前旗)的壮丁。训练内容为士兵基本训练及班、排、连战斗教练,识字教育和政治课程,每期训练时间为四个月。期满还乡,为还乡国民兵。从1943年2月至1945年7月共经了七期国民兵。当河套地区国民兵训练到第五期结束时,由一管区抽出第四营,由二管抽出第八营组成第三管区,管区的主任菅仲岩、政治主任刘承梁,管区部设在伊盟东胜。这三个管区征集训练壮丁近30000人,为傅将军储备了雄厚的后备兵源。

绥远省政府移来河套后,先未设兵役机构,至1943年3月绥西实行新县制后,建立起了系统的兵役机关。省级在绥远省保安处成立了兵役科;县设立县国民兵团,团长由县长兼任,设副团长1人;各乡设乡队长,保设保队附,专司壮丁和征集等工作,也负责还乡国民兵的管理和召集工作。

抗战中期国民党政府也曾发布过一个“兵役法”,规定“孤子不征、二丁征一、超令不征、病残免征、新婚缓征……”等条款。但在实际征兵中,各地均未执行这一法令。就拿绥远省来说,自从四五年的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升格为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傅作义任战区司令长官后,自此傅部的兵员补充就要由当地征集。河套地区的征兵任务也一天比一天加重,尤其到四五年抗日战争已到最后阶段,傅将军为达到日本投降后接收华北,形成雄踞一方之势,这样他就必须扩编军队、壮大势力。在1945年7月将河套地区训练过后一至七期国民兵年龄在16、17岁到50岁上下未受过训练的男丁近30000人全部征集入伍。

回忆当时大征兵的情况是这样的:四五年七月,日军尚未正式宣布投降,傅长官就迫不及待地发布了一个召集一至七期国民兵在两个管区所在地听候检阅的命令。待国民兵齐集检阅地点后,傅长官率长官部参谋处长、保安处长和兵役科长乘汽车前往两个管区征集未受到国民兵训练的所有男丁应征入伍的命令。并在同日向各县下达了征集未受到国民兵训练的所有男丁应征入伍的命令。就在命令下达的当天夜间,各县长、县府所有职员,国民兵团副团长及职员,警察局、巡官、警长率领警察分赴各乡,挨家挨户进行抓兵,不管适令或超令男丁都被抓回乡公所,绳捆索绑圈在乡公所大房子里,周围布满岗哨,严密防范,以防止壮丁逃跑。第二天由各乡负责征兵人员会同军警将抓获的壮丁押送县里,交接兵部队验收,编入了予一0一师,予三十二师,予三十一师,开赴包头、归绥和绥东。

在这次大抓兵之际,其悲惨情景实在骇人听闻。有的壮丁为逃避当兵,自己用刀斧剁去手指、有用石块砸断颈骨,有企图逃跑被抓获遭毒打而死亡,有刚交给接兵部队潜逃被抓回当众枪杀或铡死。大抓兵的夜间,村里的犬吠声、妇孺的嚎啕哭叫声、抓兵官吏的怒骂声,数里之外均能听闻。其惨象比杜甫写的《石壕吏》真乃有过之而不及。就我印象较深能加快起在当时身受其害的人,列举出来以说明那次河套大抓兵所造成的悲惨恶果:五原城东金先生村(现和胜乡和义大队)木匠张根小在抓兵人员将进屋之际,自己自己拿起斧头将左手五指砍掉,终身留下一只秃手;五原城里东街张八小,在抓兵时侥幸逃脱,一直数月不敢回家,入冬在  机林里躲藏,身上无御寒衣物、脚上无保暖的鞋袜,冻僵后被人救回。虽未冻死,但双脚被冻坏烂掉,后来在五原街头爬行20多年,旧居五原城的老者,人人皆知;住五的城东范碾房村(现和胜乡和义六队)的王存虎和其父王保同一齐被抓走,正当王存虎之妻李氏刚坐月几天,无人照顾,吃不上、喝不上,几天后断送了性命、留下孤儿幸得姑母抚养才得成人。(其人名王仁普现在乌海玻璃厂工作)。

在当时征兵中,有些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家,不愿让子弟应征入伍,就花钱买壮丁来中顶替。那时外地有些穷苦人家的青壮男丁,为家庭生计逃来河套,自卖本身替买主应征入伍。其身价先有十石或二十石粮食的,30、50块银元的,最后有身价高达200、300块银元的。那时还有部队里的逃兵,由这个部队逃跑,再卖兵补入另一个部队。有些竟有连续数次卖兵顶替,但一旦被原部队抓获,多被枪毙丧命。买丁人家所雇壮丁入伍后潜逃,追捕人员至其家中以追捕逃兵之名进行敲诈勒索,掠取大量财物。雇丁主家不得不卖掉牲畜、田产,以赎其罪。如此数次,家产荡尽。自己家的壮丁仍被抓走,最后落得人财两空。

在这次大征后,傅将军亦想到河套土地无人耕种,商业无人经营,入伍壮丁家属生活无依,为优抚入伍壮丁家属,特发给每个壮丁家属糜子三石、白土布两丈。这点优抚之物大多作为保队附诱奸壮丁的妻女之诱饵。当时河套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傅长官真狠心,临走来了个大抓兵;三石糜子两丈布,老婆交给保队附”,烈性女人不愿受窝囊气,终日嚎啕哭啼诅咒:“保队附你别神气,总有一天枪崩你”。这些民谣是当时河套地区的劳苦大众。

河套地区的人民在八年抗战期间为保家卫国尽到了国民应尽的光荣义务。日本投降后,本应让其休养生息,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享受抗战胜利的喜悦。可是由于四五年的大征兵使河套地区人民的残破家园遭到更惨重地破坏,田地荒芜,商业萧条。为什么敌人投降了,还在驱赶这些壮丁去到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国内战争的战场上,自己人去打自己人呢?只不过是傅将军为了达到扩充实力加官晋级这个不可告人的目的罢了。在内战时不少人死于非命,但未战死的幸存者,经过了数年战争的教训,认清了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反革命本质,自觉地放下了武器。这正是促使傅作义将军选择了走和平起义道路的主要原因。起义后这些河套壮丁参加了解放军,为捣毁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进行了英勇地战斗。为维护世界和平,保家卫国,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以大无畏地不怕牺牲的精神打败美国野心狼,给朝中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

浏览次数: